【刑事】假台大學生「嗆發300份雞排」跳票 恐面臨兩罪名
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之一,大概就是「台大雞排之亂」了。
新聞網址: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51117001438-260402
鳳凰颱風來之前,有人跑到匿名臉書社團,自稱「台大大氣系學生」,預測台北一定會放至少兩天颱風假,還豪氣放話:「如果沒放,就在11/16發300份雞排、100杯珍奶。」結果大家也沒把他當真的氣象預報,倒是把「雞排之約」當真了。
到了16號一大早,真的有好幾百個人跑到台大傅鐘前排隊,隊伍從清晨一路排到中午,連學校都出動警衛維持秩序,現場宛如選舉造勢,氣氛熱鬧到不行。只是:雞排沒來、珍奶沒來、發文的人更是完全沒出現。
大家就這樣曬太陽、吹風、排隊,最後什麼都沒拿到,只能罵一罵、掃興離開。後來,匿名社團出現一篇自稱是「罪魁禍首」的道歉文,承認自己不是大氣系,也不是台大學生,只是「覺得好玩」發文,沒想到鬧成這樣,對來排隊的人感到很抱歉。
聽起來像是一場網路惡作劇,但問題來了:這樣的行為,真的「道歉就沒事」嗎?
一、先看台大、台大大氣系這一端:名譽有沒有受傷?
從學校的角度來看,有人冒名自稱「台大大氣系」,又在公開社團丟出雞排祭品文,最後跳票失信,引發新聞、輿論撻伐,一般民眾很容易把這整件事,跟「台大大氣系」「台大學生」畫上等號。
簡單說,就是有人打著你們的招牌,搞了一齣鬧劇,最後名聲卻是你們在承擔。
法律上,這種狀況確實有「名譽權、信用權受損」的問題。只是,要用刑法去告誹謗、加重誹謗,構成要件很嚴格,通常要有「捏造、散布具體的負面事實」,或公開指控對方做了什麼壞事、惡行。
這次的狀況,比較像是冒用身分、說大話、跳票,間接讓台大大氣系被拖下水,說他是「直接散布毀謗事實」,其實蠻勉強的,實務上要告到刑事有罪,不是沒有機會,但成功率不高。
反過來,如果台大或大氣系認為名譽真的受損,要走民事會比較實際一點:
可以從民法上的人格權、名譽權出發,認為這個冒名的人,把學校系所牽扯進去,造成外界誤解、評價下降,可以請求「損害賠償」,外加要求他公開道歉、澄清,這條路在法律上相對比較有空間。
二、那排隊的民眾呢?白跑一趟算什麼?
很多人更關心的是:我排了一兩個小時的隊,什麼都沒拿到,難道就只能摸摸鼻子回家嗎?
先講大家直覺想到的「詐欺」:
詐欺要成立,關鍵在於「行為人因此取得財物或不法利益」。這位網友發文說要發雞排,最後跳票,的確讓一群人信以為真、白白浪費時間,但他自己有拿到什麼錢、物品或具體利益嗎?目前看起來沒有。
沒有拿到好處,就很難用刑法詐欺罪處理,所以要說他構成「刑事詐欺」,相當困難。
但是,事情不會就這樣結束。
這個事件比較可能踩到的是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第63條:「散布謠言,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,處三日以下拘留或三萬元以下罰鍰。」
這裡有幾個關鍵點:
- 他明知道自己不是台大大氣系,卻用這個身分在公開社團發文,宣稱要發雞排、珍奶。
- 這個訊息被大量轉傳,真的吸引幾百人清晨去排隊,現場秩序、交通、校園管理都受到影響,還驚動學校、警衛出面處理。
- 如果警方認定,他一開始就知道「不可能發、也沒有準備要發」,卻刻意丟出這種訊息,最後放人家鴿子,這對公共秩序就是一種擾亂。
在這種情況下,警察機關是有空間,依照社維法第63條,認定這是一種「散布謠言、足以影響公共安寧」的行為,最高可以處三日以下拘留,或三萬元以下罰鍰。究竟要不要開罰、罰多少,實務上會看當時對現場秩序、公共安寧的實際影響來評估。
三、這不是「只是講講幹話」的年代了
很多人會說:「啊就開玩笑嘛,有必要這麼嚴重嗎?」
我要說的是:在社群時代,你覺得只是開玩笑的一句話,可能真的會讓幾百個人早起、搭車、排隊,還可能驚動警察、學校,甚至佔用公權力資源。
講白一點:你可以耍寶,但代價可能不會只是被罵一罵,有時候會連「荷包」甚至法律責任一起上場。
這件事,至少給我們幾個提醒:
- 冒用別人身分(尤其是學校、科系、機關)在網路上搞笑,真的可能害人家名聲受損,不只是道德問題,也會有民事求償的風險。
- 故意放不實訊息,讓一群人行程被打亂、現場秩序被破壞,不見得會構成刑事詐欺,但有機會被認定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。
- 「匿名」不代表沒責任,帳號雖然看不到名字,但真的出事,還是有機會透過平台資料、IP等方式往上追。
四、給大家的一句話:幽默可以,害人不行
大家都喜歡看梗圖、看迷因、看有趣的貼文,社群要有趣,幽默當然很重要。但幽默有一條界線:
當你的「玩笑」,要別人出門排隊、耗時間、耗精神,還拉別人的校系、機關一起下水,甚至讓現場秩序失控,那就不再是單純的「好笑」,而是可能演變成「要負責」的行為。
所以,以後在網路上發文前,多想一秒:
這篇發出去,如果真的有人信了、照做了,會不會害人家白跑一趟?會不會讓別人名譽受損?如果答案是「有可能」,那就真的要三思。
雞排可以輸,做人不要輸太多。
也希望這次事件,最後能用一個比較成熟、負責的方式收尾,而不是只是「再發一次雞排就算數」,否則今天我們笑的是別人,明天出事的,可能就是自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