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所 | 桃園所 | 台中辦公室 | 高雄所 | 廈門所 | 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| 香港所(司徒維新律師行) | Guangdong Dafang Anwaltskanzlei | 泰國所Avanta & Co Company Limited |

「民事」【你明明沒病,卻被說有病 醫療誤診的痛,不只是藥的副作用】

2025-07-05 14:20:09 UTC

【你明明沒病,卻被說有病   醫療誤診的痛,不只是藥的副作用】

「律師,我明明沒有那個病,卻吃了三個月的藥……吃到失眠、憂鬱,結果再去看別的醫生,人家一句話就說:『這根本不是病,是誤診。』」

她眼眶泛紅地看著我,語氣裡滿是委屈與困惑。

後來他們試著聯絡原本看診的醫師,卻總是被拒於門外。

「他就像躲起來一樣,沒有任何說明,連一句道歉都沒有。」

這種感覺很熟悉吧?

你不是要打官司,只是想知道: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你值得一個交代。

 

根據《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》,當醫療出現爭議時,病患與醫師之間可以透過「強制調解程序」來進行正式溝通。

這個程序中,一位律師與一位醫師會組成調解小組,確保雙方立場被公平看見。

這次,我陪同病患參與調解。

令人感到欣慰的是,其中一位調解委員是資深醫師,一眼就看出爭點──問題不在於醫師誤診,而在於醫師沒有好好說明他的診斷推論,也沒有解釋治療選項,專業的說法叫沒有盡到「告知義務」。

 

醫師不是神,診斷也有可能是推測。這是可以理解的。

但「不解釋就開藥」「不說明就下診斷」,才是真正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方。

很多醫療糾紛,不是因為醫師做錯事,而是因為醫師沒說清楚

而病患也不是要討公道,而是要「被理解」。

如果你覺得受委屈,不一定要打官司。

可以透過「醫療爭議調解」,讓醫師聽你說,讓專業的人幫你評斷,讓自己安心。

「溝通的缺口,就是誤解的入口。當醫療不再只是病理,更需要同理。」

醫療不該只是對立,而是對話的開始。

#醫療糾紛 #調解制度 #律師陪你走過不安 #醫療不是戰場 #法律溫度 #劉韋廷律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