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所 | 桃園所 | 台中所 | 高雄所 | 廈門所 | 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| 香港所(司徒維新律師行) | 广东达方律师事务所 | 泰國所Avanta & Co Company Limited |

【刑事】沙鹿情殺17歲少年奪命 律師揭「免死金牌」真相

2025-09-17 13:36:15 UTC

【沙鹿情殺17歲少年奪命 律師揭「免死金牌」真相】

A:你有看到昨天沙鹿那個新聞嗎?17歲少年竟然把女友殺了!手段超兇殘。
B
:有啊,我嚇到。可是更誇張的是,他因為未成年,最後判決不可能判死刑耶。
A
:蛤?殺人還不能判死?這合理嗎?
B
:因為《刑法》第63條規定,未滿18歲不能判死刑或無期徒刑。立法理由是「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,還有教化的機會」。
A
:可是差一天生日就有差?今天17歲殺人不能判死,明天滿18歲殺人就能判死,這不會太荒謬嗎?
B
:這就是社會爭議的地方啊。法律是要給少年一個重生的機會,但遇到這種惡性案件,大家就會覺得保護過頭。
A
:唉這種事真的讓人心裡很不平衡。
B
:對啊,所以才會有人呼籲修法。

【法律分析】
《刑法》第63條明文規定:「未滿十八歲之人,不得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。」
也就是說,即便手段兇殘、即便造成死亡結果,只要行為人犯罪時未滿18歲,法院最終判決時,最高只能判處有期徒刑,不能判死,也不能判無期。

這背後的立法理由,是基於「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,仍有教化可能」,因此法律特別保留空間,讓少年能在服刑後有機會重返社會。

【合理嗎?】
有人會覺得不合理:「難道17歲殺人和18歲殺人,只差一天,就能天壤之別?」這確實是現行制度的矛盾點。國內外也都有類似爭議:少年犯應該以「教化」為主,還是該對重大惡性案件「加重刑罰」?

在台灣,修法聲音不斷,但至今仍維持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。是否該修法?我認為值得社會繼續辯論,但同時我們也要謹慎思考:

  • 如果全面放寬,可能導致少年犯被「絕對定罪」,失去矯正的機會。
  • 如果不修,類似案件每次發生,社會都會陷入憤怒與不安,質疑制度漏洞。

「法律在守護弱勢,也在挑戰社會的底線。」
未成年殺人不能判死,這真的是保護?還是漏洞?是否該修法?值得我們好好討論。

#中時新聞網 #劉韋廷律師 #死刑 #未成年犯罪 #刑法63

影片網址: https://youtube.com/shorts/dFMdijMnms8